桌面浏览,效果更佳

申请,不要给青春留遗憾!


兴趣、爱好,专业选择的切入点

俗话说“做一行,恨一行”,但我却并不是因为厌倦了EE才转行的。基于本科时的爱好——数学模型及算法设计,我最终选择了IE。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和数学模型的较量过程中度过的。在浙大读EE时,做过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这个方向涉及到大量网络算法设计;后来去UC Davis做过一个光网络实验室的暑期科研交流,也是关于一个光网络技术的数学模型问题;再加上我频繁参加学校数学模型比赛,对这个方向的兴趣溢于言表。

在一位Stanford MSE学长的指引下,我开始逐步了解这个叫Operations/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行业。对当时面临专业选择的我来说,EE更偏电路硬件,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不去做Start-up)无外乎硅谷码农;IE是比较偏数学运筹方向的研究,正因为它没有特定的方向(金融、CS、供应链、咨询…),今后的就业方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限制。加之我明确了解自己对数学和算法的兴趣,所以即使当时对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我毅然坚定的选择了IE。

 

自我认识,硕博申请的定位器

在选MS还是PHD这件事上,我倒是从来没有半点迟疑。自己的性格决定了MS才是我最好的选择。我爱应用多过创新。直白点讲,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新的技能和应用这个技能的过程,而对改进已有的技术或者创造新的技术却激不起什么兴趣。这也另一方面解释了我选择IE的原因:对我来说,能够用已有的算法、数学模型来解决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特别是当你发现能用清晰的数学模型将事情简单化,这个过程会让你觉得数学特别美妙不是么?

 

保守&大胆,选校List的制定法宝

在选校的问题上,我是个谨慎保守的人,凡事必须有Plan B。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在选校时并没有局限于IE,基本上30% EE的方向,70% IE方向。毕竟转专业本身就是件冒险的事,总不能把所有希望砸在IE上面;万一失败,我就无路可退了。另外,我还选了一些PHD项目,有些是事先老师推荐的,有些是我了解实验室背景的,总之都是我知根知底的PHD项目。

我清楚自己在学业上的水平。GPA虽然不低但也不算顶尖,在Davis有一篇journal paper,项目做过几个却很少拿到名次。说实话,跟很多我们系的大牛比,我真的是弱爆了。即使如此,我还是在自己的选校list上定了很多Dream School还有Target School。这也是我要建议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在选校上,特别是MS,就是大海捞针,你最后在乎的只会是拿到了几个offer这个绝对值;不要等到别人侥幸拿到好offer的时候才暗自悔恨当初自己怎么因为心疼银子就放弃了这个希望;机会永远只青睐拥抱她的人。

按专业排名list去申请,学长学姐的选校信息需要听,但又不能按部就班照学长学姐的老路走,因为他们提供的只会是上一届信息,说不定我申请的时候就能砸中一两个冷门学校呢?

 

敢于重头来过,迈入梦想学堂的真正阶梯

于是我就高高兴兴的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EE, PHD offer)、UT Austin(IE PHD AD)、Georgia Tech(MS AD)、UMinn(MS AD)、UFL(MS AA Scholarship)几个offer。综观申请结果,并没什么可骄傲的,庆幸有一个我很想去的学校Georgia Tech。在最终选定学校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难处,因为想做统计和传统供应链,于是就头也不回的去了Gtech。

现在回想起来,以我的背景,的确是可以申请到更多更好的学校。但是申请学校deadline是12月,而我的paper 2月才发表,美赛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也是4月才出结果。如果我重头来过,申请第二年spring入学才是最佳选择。所以也想告诉正在准备申请的你,要根据学校项目特色(我在之后的文章中会继续讲解)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妥当安排申请节奏。

可人生不就是如此么?这样也很好啊,我还是进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对于正在申请的你,如果最终结果不是很理想,而你又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申请到更好的学校,那就大胆重头来过,不要给青春留遗憾!



返回到工业工程专业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