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浏览,效果更佳

留学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美食、蓝天、游轮、小松鼠…… 东八区的小伙伴们又在朋友圈里“批阅”了留学党们的happy时刻,照片中的主人公们不时看着增长的“赞”心里安慰的笑了,然后继续写着不知所云的paper,买一份外卖回家,或者变装奔赴一场异国的party……这不是一座围城,也越来越脱下了神秘的面纱,甚至不确定日后简历上的这一笔能起到什么帮助,可还是抵不住一大片涌动的内心――“就是想出去看看”,难道留学是一场旅行?这样的旅程,你是不是也想走一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目的地到底有多迷人?” - 失落时曾怀疑出国的目的

保研、工作或者创业,“国内游”的线路其实非常丰富,什么样的风景,让你一定要飞跃重洋呢?从一份工作的offer或许可以看到一条职场资历积累的道路,可是却看不透admission letter带来的是什么。是会听到教授讲解没有听过的理论?与世界另一边的朋友体验一个难忘的节日?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开始自己崭新的工作?或许就是这些无穷的可能性吸引着我去一看究竟。

第一学期还不太适应的时候,偶尔失落,怀疑自己当时出国的动机和目的。不过只要走进主校园站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放眼望去,看着阳光下形色各异的学生们自由自在的走过,猜想他们往有趣又丰富的讲座、实习或者自己的小项目走去,我就知道要来的就是这里。一往无前的好奇支撑着走出去的脚步,不过缺少明确的方向也让后来的每一步并不轻松。

“收拾行囊” - 准备材料的过程让人焦虑不安 

申请的过程是反思回顾自己的大学、甚至整个之前的20多年生活。这个过程让人焦虑,害怕发现自己三年多的大学时光竟然只做了这几件小事。

有人说准备申请是对心仪项目的“表白”。在尝试过几次公式化的描述之后,我慢慢打开思路,“经历”不光是学生会、支教和比赛,用头脑风暴来剖析、面对自己经历中的细节,找出触动你想走进未来专业的那些时刻。

回忆中,我逐渐从那些分散的点中找到一条轨迹。我想起划船经过印度南部村庄里遇到的一个小女孩,她一看到我们就兴奋的从小桌子站起来问我们有没有铅笔,同行的朋友们急忙翻遍了身上的包,用力向岸上扔出去,那女孩就一路奔跑着捡起落在草丛中的铅笔,满足地对我们挥手和微笑。那纯真笑容对我的震撼,或许和那个女孩得到铅笔的快乐不相上下。我还想到在加纳路上碰到的年轻人,他们带着热切的眼神询问着关于外面世界的消息,把Facebook账号写好塞在你的手里,反复叮嘱以后继续告诉他们中国的故事......他们都缺少ACCESS——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不光是他们,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也需要更好的渠道来获得开放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陪伴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我从这里出发,回顾我在学校组织“能力加速”培训,参加“大学生与全球化”论坛等等大大小小的活动,终于完成一封给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的情书。(“情书”全文可以在棕榈大道6月推出的“文书神器”中找到,去棕榈大道官网www.palmdrive.cn 注册,第一时间得到通知。)

“旅行社”还是“自由行”?- 当时也曾非常纠结是DIY还是找中介

留学服务重在信息的提供,但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动性。中介对我的诱惑是“心中有底“,他们有不少的申请人和学校过往的录取信息,能够在选校定位上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七上八下的心找一些着落。而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把自己的申请交给中介们用“套路”来处理,加上朋友的经验“找中介就是把催自己做事换成催中介做事”,让我基本打消了这个念头。

DIY当然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也要多方面寻找帮助。从报offer的论坛中跟自己背景相关的记录中找参照,从文书修改的网站上找学姐来指点,又从学校官网上直接搭讪学生大使们……从网上各个论坛网页上找寻成功申请的蛛丝马迹。若有一个综合的平台提供选择灵活的自助式服务,应该会更加省力和高效。如果机构能逐渐打开神秘的“黑匣子”,让同学们清楚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指导,那就再好不过了。

“路线斗争”停不了 - 坦然面对申请过程中的各种选择和纠结

选哪个项目?学术还是实践?先工作还是先读研?以后要去哪里工作?脑子里拥挤着一个个的选择题。我曾强烈的希望申请结束之后一切都有个答案,而录取之后又是另一番问题袭来,去哪里?住哪里?选什么课?我才发现,纠结与选择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坦然面对,见招拆招。有人说有的选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每个选项都有值得的地方。在教育学和MPA/MPP的纠结中,我一起申请,一起拿offer,最后走进教育学院,无法想象和评判另一种选择会怎样,我只有尽力做到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后悔,也去欣赏别人的精彩。即使曾经有疏于考虑的问题,回想起来我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选择。

边走边成长才是旅行的最大魅力 

在一次ImpactNetwork(一个帮助非洲社区建学校的NGO)的筹款拍卖晚宴上,它的新主席――刚刚从纽约一家金融机构走出来的年轻女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引入的方便快捷的线上拍卖App,加上她广泛的朋友交际,为这次的筹款带来了丰厚的成果。她热情地招待每一位来宾,根据他们的喜好收集各路拍品,更在晚宴结束后提着包装袋一个个送客人们走到门口。我曾天真的想过很多种NGO的样子,却忽视了它和商业、和这个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慢慢明白所谓教育理想不只是“一腔热血”或者“一厢情愿”,让自己成为一个真实有用的人,为你想做的事积累能量。

留学,总要毕业,把之前无数种脑海中的可能性落实到一条道路上。工作中我不会再像课堂或者论坛上那样,海阔天空的讨论就是一种成功,也不会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从加纳的高等教育跳到经理人培训的设计。当真正要在人与人复杂的联系中完成一些事情,我渐渐明白一个“梦想”需要多少细节的支撑,也试着接受自己的局限,踏实的从小事做起。边走边成长,才是旅行最大的魅力。




返回到教育学专业宝典